三线企业遗址废弃严重 资源应该加以改造利用
发布日期:2016-03-12 来源:

建设于上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的三线企业,易地搬迁后,遗留原地的土地、建筑、设施及配套资源等有形资产,形成了大批企业遗址,并造成资源浪费。全国政协委员唐宁呼吁对三线企业遗址加以改造利用,拉动创业和就业,帮助地方脱贫,还可使大批荒废灭失的工业遗址在利用中得到保护。
 
 
据介绍,三线建设是新中国的重大经济建设战略。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国家在四川、贵州、云南、重庆、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湘西、鄂西、豫西等大三线地区,及全国各省区(市)腹地的小三线地区,新建、迁建了2000多家工业交通企业。在1983年国务院实施三线企业调整改造战略中,部分企业迁移到省会和中小城市附近。据不完全统计,仅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河南、湖南、湖北、重庆八省一市列入调整改造计划的274个企事业单位,易地搬迁就有257家,多达94%。搬迁后遗留原地的土地、建筑、设施及配套资源等有形资产,形成了大批企业遗址。
 
 
唐宁在她的提案中建议全面调查收集三线企业遗址现状,修改关于三线搬迁单位处置国有资产有关问题的规定,对位于深山峡谷、人烟稀少、交通条件较差的贫困地区,允许已经搬走的三线企业以遗址入股,鼓励贫困地区先利用、集资和引资开发,待有赢利后再尝还国家入股资本。参照农村土地承包的方式,鼓励贫困地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保障投资开发者的利益,给予30年受益权。凡是贫困地区利用遗址兴办的产业,给予减免税的扶贫政策优惠。
 
 
“还应允许贫困地区将工业遗址资源改造为适合当地发展的旅游、文化、休闲等产业。如利用三线遗址兴建影视拍摄、国防体育、军事娱乐等基地,对周边地区脱贫将有很大的市场助推作用。”唐宁表示,目前,少量遗址得到保护利用,已经取得了良好效应。如贵州六盘水市利用当年彭德怀三线建设办公室、指挥部等遗址,建成了贵州省三线建设博物馆;四川广安的三线工业遗产陈列馆,也是对三线企业遗址保护和利用的案例等。“这些新规划的实施,对推动地方经济文化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摘自上海新民晚报)
 
 
分享到:
[ 返回 ]

版权所有 © 2014 上海名苑旅游咨询有限公司 沪ICP备19038173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4169号

收缩

在线客服

  • 客服1
  • 客服2
  •  
  • 13651973039 18601704456 021-67189116
  • 9:00 - 1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