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视工业文明的历史足迹
发布日期:2017-02-04 来源:

《全国工业旅游发展纲要(2016—2025年)》(征求意见稿)近日发布,默默无闻的工业旅游引起了社会的关注。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味道香醇的啤酒是如何酿造出来的?工业旅游的出现为游客提供了了解这些奥秘的窗口。作为工业大国,我国工业旅游资源类型全面,发展潜力巨大。在工业化进程中衍生、积淀和升华的工业文化,是制造强国建设的强大精神动力,是打造国家软实力的重要内容。

  本版今天刊发光明日报记者的有关调查,从中可以看到,我国工业旅游刚刚破题,从“干工业”到“看工业”,工业城市转型迎来契机。但目前工业旅游大都形式单一、特色不鲜明,面临多种瓶颈,亟待挖掘文化、增加创意,让工业遗产真正“活”起来,以满足大众旅游的新需求,促进工业城市的转型升级。

  工业+旅游:融合发展新业态前景广阔

  有人说,青岛有两种泡沫让人陶醉,一是大海的泡沫,一是啤酒的泡沫。每逢青岛的旅游旺季,游客们从海边回到城里,青岛啤酒博物馆成为游览的一个上佳选择。欧式风格的红楼厂房,楼顶上烟雾缭绕中的巨型啤酒罐造型,楼前的货运马车雕塑,无不吸引着前来探访的游人驻足拍照。“这里有刚刚下线的啤酒原浆,早就想来尝尝了。”一位游客说道。

  一个啤酒品牌,几间原址厂房,凝聚着青岛的百年沧桑历史。人们触摸着古旧的文物,闻着糖化车间里麦芽的芳香,聆听啤酒与这座城市的往事。如今,工业旅游的兴起,让冰冷枯燥的厂房车间焕发了新的生机。人们通过参观生产车间和产品,了解工业生产流程和企业文化,也通过游览工业基地遗址,寻找特定年代的工业记忆。

  在上海,现已拥有约200处工业旅游景点,既包括宝钢、江南造船厂、上海美术制片厂等知名企业,也包括8号桥、M50创意园区、1933老场坊等通过改造工业遗存资源形成的创意产业园区;在北京,景泰蓝厂一年接待游客量将近50万人次,从昔日破旧电子厂房改造而成的798艺术区,已成为艺术家的聚集园地;江西景德镇的古瓷窑,拥有世上最古老的制瓷生产作业线,从拉坯、画青花到烧窑等72道工序,游客都可以实地体验。

  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一些实力较强或独具特色的企业开始开放参观项目,我国工业旅游发展已具雏形。1990年,山西杏花村汾酒集团开始收取门票供游客参观;1994年,长春一汽集团组建一汽实业旅行社,向游客开放卡车、红旗轿车、捷达轿车等生产线和样车陈列室;此后,北京三元乳业、燕京啤酒,四川的长虹集团等企业纷纷对外开放,涉足工业旅游。近年来,通过旅游主管部门的大力推广、引导和规范,一批较成熟的旅游线路被推出,我国工业旅游迎来发展的黄金期。

  2016年11月,国家旅游局在青岛举办工业旅游创新大会,公布工业旅游创新单位名单,唐山开滦国家矿山公园、内蒙古伊利公司、江苏隆力奇、安徽奇瑞工业园、福建七匹狼集团、贵州茅台酒厂集团、山东海尔集团等知名企业均榜上有名。

  “伊利集团自2005年起开展工业旅游,累计接待人数已有1000多万人次。”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总监白如冰告诉记者,“我们向游客开放了各地的牧场、工厂,让他们了解奶制品的生产过程。”

  开滦国家矿山公园主任王立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开滦响应去产能、调结构的号召,正努力探索转型发展之路,而工业旅游是一个重要方向,“我们过去是以开发煤炭为主的资源型企业,从2000年开始依托开滦的工业文化修建了博物馆,利用唐山矿的老厂房、井下废弃的老巷道发展体验旅游项目”。

  《全国工业旅游发展纲要(2016—2025年)》(征求意见稿)提出,在全国创建1000个以企业为依托的国家工业旅游示范点,100个以专业工业城镇和产业园区为依托的工业旅游基地,10个以传统老工业基地为依托的工业旅游城市,初步构建协调发展的产品格局,成为我国城乡旅游业升级转型的重要战略支点。

  作为工业大国,我国工业旅游资源类型全面,发展潜力巨大。目前我国工业旅游处在上升期,工业基地、特色工业小镇陆续涌现,将生产展销、文化创意、休闲旅游等功能有机融合,为工业旅游开辟了全新的发展空间。

  从“干工业”到“看工业”:工业城市转型的契机

  后工业时代、信息化时代的来临给人们的社会生活带来许多改变,一些老工业基地和工厂逐渐萧条黯淡,产能过剩、环境污染等问题催促着资源型城市加快转型发展的步伐。然而,人们对古老的工业技术和特定历史岁月的记忆却没有消逝。

  德国的鲁尔区被称为“德国工业心脏”。伴随着传统工业的衰败,煤矿关闭,冶炼厂停产,大量工人失业,鲁尔工业区也一度陷入低谷。如今,产业结构转型成绩凸显——废弃的钢铁厂变成了露天博物馆,废旧的贮气罐被改造成潜水俱乐部的训练池,仓库和厂房被改造成音乐厅、电影取景地,原工业建筑景观与娱乐休闲功能相得益彰,吸引了来自全球的游客。

  在我国,工业的兴衰发展也有着相似的历程。自20世纪50年代起,钢铁、化工、矿业等重工业迅速崛起,成绩斐然。今天,这些工业城市的往日辉煌渐渐消退,但这些工业遗产却仍然沉淀着城市的发展历史,浸染着过往岁月的独特气息,储存着父辈们难以抹去的记忆。

  从“干工业”到“看工业”,从“工业生产”到“工业旅游”,经济业态的变迁成为城市与社会发展历程的缩影。在唐山的开滦国家矿山公园,游客们戴上旷工帽,在导游的带领下走过长长的“时空画廊”,开启新鲜刺激的煤海探秘,在纵横交错的巷道里,露天采场、天坑飞索、石海绿洲,纷至沓来,开滦煤矿130多年的演进史就在眼前呼啸而过。在大庆铁人王进喜纪念馆里,除了照片、文字、电动图表等传统的展示手段外,纪念馆还采用了硅胶像、沙盘、场景复原、多媒体等现代展示手段,松基三井、东油库、西水源等油田纪念地全方位展示了油田工业的发展历程。

  “随着传统工业在改造升级中退出舞台,利用这些工业遗产开展工业旅游,不仅能够保护工业遗产,还能够对地方经济的转型和发展起到推动作用。”北京交通大学旅游系主任张辉说道。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认为,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开发工业旅游会给老工业基地和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带来新的契机,工业旅游既可以给当地带来消费,也可以带来投资和新的就业空间。

  目前,我国有上百个资源枯竭型城市,蕴含着巨大工业遗产,成为等待挖掘的工业旅游富矿。经济结构转型发展,是这些城市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而发展工业旅游将成为其重要的突破口。
 

形式单一、难成特色:工业旅游面临诸多瓶颈

  与青山掩秀、树影婆娑的山川美景相比,与风物如旧、古韵悠然的文化古迹相比,工业旅游在竞争中并不占优势。人们对于工业遗址和工业城市的刻板印象尚未改变,工业旅游对许多人来说仍然是一个陌生的概念。

  专家指出,改变游客和企业的意识是工业旅游发展的重要环节。例如有一些企业觉得工业旅游投入高、产出低,因此不愿开发旅游业;由于工业旅游作为工业生产的附属产品,企业也很少对其进行持续创新开发。

  当前,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工业旅游发展已趋于成熟。据了解,欧美发达国家有15%以上的大中型工业企业开展了工业旅游。与国外较为成熟的模式相比,我国的工业旅游则尚处于刚起步的阶段,一些问题明显存在,形成标志性品牌的更少之又少。

  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指出,工业旅游有其自身的发展条件和规律,各地在开展工业旅游过程中,特别要注意避免运动式推进、搞拉郎配,避免一哄而上、没有条件硬上,避免仓促上马、粗放开发,避免简单克隆、千篇一律等8个方面的问题。
 

目前来看,许多企业的游览形式都是单纯的场馆和厂房参观,游览内容为企业历史和产品介绍等,可娱性、互动性的缺失,让游客参与的要求难以得到满足。例如北京一些旅行社已经推出了到中关村参观第一台银河计算机等工业旅游线路,但其游客关注度却难以与传统景点相竞争。

  有专家分析,许多工业旅游的开发缺少创意和特色,仅停留在简单的模仿和照搬的层面,对游客缺乏吸引力;同时,一些地区的工业企业发展时间不长,与上海、东北等地相比,工业基础较为薄弱,发展工业旅游的形式受限。这些问题造成的结果是工业旅游景点的重游率较低。

  “尽管以上海为代表的一些工业旅游示范点取得了不错的发展,但不是所有的工业企业都适合开展工业旅游。”北京联合大学旅游产业研究所所长张金山认为,有相当数量的工业企业前期设计是为了满足工业生产、管理,并不具备开展旅游业务的改造空间,切不可“一窝蜂”上马。
 

挖掘文化、增加创意:工业遗产“活”起来

  城市中的一些工业旧厂房因为地段好,被房地产商视为“肥肉”。在房地产商的“策划下”,一推了之。推倒了厂房,也抹平了工业的记忆。

  相比起来,成都的“东郊记忆”就很幸运,在政府与房地产商的激烈“博弈”后,最终选择留下这片低矮的工业建筑,把工业遗存保护和文化创意产业结合起来,形成怀旧意味浓郁的工业旅游景区和冲击力很强的文化产业园区。

  将工业遗产保存下来,只是第一步,未来工业旅游该如何活起来、火起来?工业旅游也不只是简单地打开大门参观工厂或者生产线,其应该怎样增强吸引力?张金山指出,这就需要深挖其中的“文化”,以独特的“工业语言”展示“工业美”,以工业味道加文化内涵,提高吸引力。

  也有专家表示,目前,工业旅游区不在于多而在于精,仍需要顶层设计和研究规划,还要注重把机械的工业生产流程提升为富有情趣的旅游体验过程,引入互动性的内容,提高游客参与度。

  工业遗产中的破旧机器设备和工业生产中循环往复的制作流程,容易让游客有距离感和疲劳感。专家认为,这就需要挖掘工业文化的内涵,讲好故事,见人见事见精神,靠“内容”提高游客的兴趣。江浙的一些旅游小镇,为了推广自己的刺绣产品,总会安排“前店后厂”的参观,让游客见证绣娘的工作流程,那种一针一线、专注投入的工作场面打动和震撼了消费者。有的商家会告诉消费者说“刺绣是绣娘们寂寞的青春”,更让一幅幅绣品身价倍增。
 

提高工业旅游的品质,除了要讲好故事,加强综合旅游服务配套外,还应跳出“门票经济”思维,完善产业链,开发丰富的工业旅游衍生品,不让千里迢迢赶来的游客只买门票、空手而归。北京华江文化公司副总裁吴晖表示,工业旅游衍生品一方面要加强创意设计,通过提炼工业文化的核心元素,结合现代人的消费理念和生活方式,打造让游客喜爱的衍生品,增加工业旅游的收入;另一方面,要有营销设计的概念,如2008年推出的一款用建造鸟巢剩余的钢材而定制的奥运徽章,变废为宝、限量销售,让这款徽章一售而空。

  工业旅游不能只是“怀旧情怀”,还可以搭上互联网的快车,增加“时尚素材”。有游戏公司表示希望和工厂合作,推广线上线下商品——线上通过设计寻宝、探险、竞技类的游戏,吸引年轻人的关注和参与,积累粉丝和游客资源;线下是游戏的体验和延伸,将虚拟和实体对接。通过线上和线下结合,丰富游客的体验,增强消费者的黏性和忠诚度,改变工业旅游就是“一日游”或“一次游”的尴尬局面。

  只有通过创意,将沉寂的工业历史激活,将边缘化的产业重新拉回消费者的视野,才有可能为工业城市转型带来活力与生机,最终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光明日报》( 2017年01月13日 05版)

 

分享到:
[ 返回 ]

版权所有 © 2014 上海名苑旅游咨询有限公司 沪ICP备19038173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4169号

收缩

在线客服

  • 客服1
  • 客服2
  •  
  • 13651973039 18601704456 021-67189116
  • 9:00 - 1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