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创淘宝首页 > 文创淘宝
祖先会不会收回他们的手艺
发布日期:2017-04-20 来源:


安徽歙县富碣村,空气里弥漫着浓烈的菜籽油香气,村委会斜对面的老房子里,是那个著名的木榨油老车间--《舌尖上的中国》摄制组来此以前,这个默默无闻的山村传统小作坊,一直传承着祖先延续了千余年的榨油工艺。
 

五十六岁的朱岁春依旧在自己的灶台边忙着制胚饼,他身材高大,笑起来有酒窝,特别招摄影师待见。其实他的专长是做菜籽油胚饼,却常常被慕名而来的游客要求去抡石锤,抢了专业选手——同在作坊里当榨油工的李五一的活儿。这让朱岁春哭笑不得,舌尖上的中国热播后,榨油作坊里,除了生意一下子好了许多,这或许就是发生在朱岁春身边最大的变化。
 
油坊老板程亚忠十六岁就开始学传统木榨油工艺,“以前,在我们这里,没有一门能吃饭的手艺,是很难讨到媳妇的。”当地人说。当年和师傅一起学艺的一百多人中,只有少数几个人坚持了下来,程亚忠很幸运,一直默默做着自己,等待被世界发现。《舌尖上的中国》那短短几分钟的画面,彻底改变了这家传统小作坊的命运。来探访的游客也绝不会空着手回去。他们还将好口碑传播给了自己的朋友,这样的传播效应,让以往默默无闻的乡村作坊应接不暇。程亚忠甚至准备学电脑,把网上的生意做起来,把传承千年的古老手艺,接上互联网…….
 

一碗喷香的菜籽油,前世是令人肾上腺素加速分泌的绝世美景。产于黄山脚下,古村落旁的油菜籽,要经过脱粒、去壳、磨碾、蒸坯、包饼、上榨,最后伴随着榨油师傅们抑扬顿挫的吆喝声与撞击木楔子的砰砰声,一滴滴黄亮亮的菜籽油才能细细地流淌下来……这些工序来源于千年的实践和智慧,一碗有品位的传统木榨油,源于肥沃的土壤和稳定成熟的技艺。
 

一碗严格按照传统工艺制作而成的木榨油,必须按照以下步骤。第一步是先把收来的油菜籽放入灶台大锅之中炒干,要做到香而不焦,灶台火候大小非常关键,这关系到能否榨出香而纯的菜籽油。
 

再接下来是碾粉,将炒干的油菜籽投到碾槽中碾碎。蒸粉则需要另一个灶台,油菜籽碾成粉末之后用木甑放入小锅蒸熟,一般一次蒸一个饼,约需2分钟,蒸熟的标准是见蒸气但不能熟透,然后将蒸熟的粉末填入用稻草垫底圆形的铁箍之中,做成胚饼。将胚饼一个个整齐地放入原木制成的榨膛里,并插进木楔子。
 

最后,也就是最关键的步骤,就是压榨。这需要师傅们将两百斤重的石锤反复举高,抛砸向插在油槽里,包着铁圈的“进桩”上。伴着一声声激昂的号子,石锤画出一个完美的抛物线,然后“怦”地重重落在木楔子端头,榨膛里,汩汩之声隐约,琥珀色的菜籽油一滴滴落入油缸里……..这是个极耗体能的过程,需要反复榨打三个多小时,才能做好一批料。

木榨油作坊里都是五十岁以上的老人:五十五岁的汪明利负责炒菜籽;五十六朱岁春负责蒸菜籽及制胚饼;五十三岁的李五一是个聋哑人,他负责和五十二岁的焦维明——程亚忠的师弟一起完成最重要的榨油程序。

四个年过半百的老人们几乎支撑起了整个徽州最原生态的传统木榨油技艺,尽管收益还算不错,但再无年轻人愿意学这门手艺。单一、枯燥、体能消耗极大的工作;高效低耗的机械榨油工艺的冲击,让传承千年的古老技艺岌岌可危。
 

当他们无力挥动石锤的时候,祖先会不会把这门手艺收回呢?

让我们向这门必将消失的传统榨油工艺致敬!

 

分享到:
[ 返回 ]

版权所有 © 2014 上海名苑旅游咨询有限公司 沪ICP备19038173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4169号

收缩

在线客服

  • 客服1
  • 客服2
  •  
  • 13651973039 18601704456 021-67189116
  • 9:00 - 1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