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培训首页 > 科普培训
消失的手工金属雕刻与工匠精神
发布日期:2016-05-01 来源:

        新中国成立后,奖章、勋章的大量需求为手工金属雕刻,这一1856年在中国生根的古老工艺造就了生长的沃土。然而,每一种技艺都要与时代磨合。显然,在与便捷、快速的电脑雕刻对垒中,最后一批金属雕刻工匠败下阵。手工金属雕刻是否就此消失,还是在经历阵痛后获得新生?
 
坐落在北京西部的某电脑数控雕刻机厂,每天都接待很多客户参观。去年12月,记者走进这家工厂的厂房,当时工人正在演示操作一台雕刻机,把设计好的3D图纸输入电脑,机器启动,透过机床的玻璃罩,里面的机械臂高速运转,不时还自动更换刀头。很快,一个云龙纹图案的模具就雕刻完成。在参观者们一片惊叹与赞扬声中,也有人发现了问题,雕刻出的模具虽然精微细密,但透视关系并不准确,显得并不十分生动。
 
如今这里的雕刻机已在全国广泛应用,它的迅猛发展,完全打败了一项古老的工艺——手工金属雕刻。
 
清咸丰六年,公元1856年,上海首先开始产生地方货币银元——“上海银饼”。“上海银饼”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应用手工金属雕刻模具,再压制而成的。“可以看出上面的文字极其俊秀,笔锋犀利,这要求雕刻者拥有深厚的书法修养,电脑标准字无法达到这种境界。”
从此“手工金属雕刻”这一堪称雕刻中最难的工艺便引入了中国。
  
  自1856年手工金属雕刻在中国生根,随后社会动荡、战争频发,直至新中国成立,奖章、勋章大量的需求给这一工艺造就了生长的沃土。清光绪年间,诞生中国历史上第一枚勋章——双龙宝星勋章;北洋政府时期的宝光嘉禾勋章、文虎勋章;国民政府时期的青天白日勋章、采玉大勋章等等这些工艺精湛的作品代表了中国不同时期的最高荣誉,这也让从事这一行当的工匠们的地位高于其他任何行业工匠,“当时这些工匠们都在银楼、印铸局、军工企业里工作,所有工匠中只有他们在工作时不穿工作服,而穿着丝绸的大褂,吃饭也是和掌柜的同桌用餐。”
 
金属雕刻工匠的地位在新中国成立后仍旧受到极大的重视。50年代中期,国家根据这些工匠手艺的高低,为他们评定工资和级别。第一名陶炳衡,工资426元,跟毛主席工资相当,可以说是手艺人里的顶级。第二名恽金秀,工资385元。第三名刘振均,工资102元,而当时普通的工人一个月的工资只有50多元。“这些顶级的工匠,从旧社会到新中国一直是单位里地位超然的人物。”
 
如今,敢于挑战困难的金属雕刻工匠们在最后与电脑雕刻的对垒中宣告失败。“今后市面上能看到的金属雕刻工艺品就都是电脑做的了。” 于2014年退休的刘燕群是这一领域里奋战到最后的工匠了。他认为电脑固然强大,但关键还离不开操作它的人,“如果操作的技术人员能具备一定美术知识,那电脑雕刻出的活儿就更无懈可击了。”至于师徒间代代相传的工匠精神,他也十分乐观,“有生命力的东西就消失不了,消失的只是这项工艺,而这种精神在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的各行各业无处不在。”
 
分享到:
[ 返回 ]

版权所有 © 2014 上海名苑旅游咨询有限公司 沪ICP备19038173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4169号

收缩

在线客服

  • 客服1
  • 客服2
  •  
  • 13651973039 18601704456 021-67189116
  • 9:00 - 1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