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术中感受工业魅力
发布日期:2018-02-01 来源:
在重庆市美术馆,重钢集团退休职工张全兴,在一幅名为《钢的记忆》的水彩画前驻足良久,他告诉《工人日报》记者,画作中的厂房,让他彷佛又回到了那个热火朝天的工业时代,回到年轻时的工作现场。连续3天,他都来美术馆看这幅画。在他身后,是“中国制造——第二届全国工业美术作品展览”的海报展架。
作为老工业基地,2016年重庆市举办了“首届全国工业美术作品邀请展”,一幅幅反映工业题材的美术作品获得了业界赞誉。去年12月到今年1月,“中国制造——第二届全国工业美术作品展”再次点燃了山城寒冬,许多老工人不顾严寒慕名而来,他们在画作中寻找自己的青春,也品评着当下工业的新成就。
吸引张全兴的那幅画作,作者杨重君用水彩笔法勾画了一栋老旧厂房,而制钢机器成为厂房的主要元素。“每次见到这幅作品,我的耳旁总能响起机器的轰鸣声。”张全兴说。重庆美术馆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像张全兴这样带着情怀观展的市民很多。“重庆是工业城市,观展的市民中有许多来自厂矿,他们会在作品前驻足许久,有的观展者还会指着某些作品中的场景,给我们讲述自己青春时代的工厂往事。”
抗战初期,大量企业内迁重庆,山城一度成为救亡图存的工业重镇,当时全国枪械弹药多半在这里制造,重庆也因此成为军工业重镇。建国以后,重庆又成为重要的机械工业基地、综合化工基地、医药工业基地和仪器仪表基地,三线建设也让许多工业企业落户这里。
重庆艺术家沈小虞的画作《花儿与远方》,就取材于自己在三线建设厂矿采访时拍摄的素材照片。画作内容是一个巨大的火车头,占据三分之一的画面,仔细看,还能看到很多方程式一样的符号。“创作过程中,我突然想到一个主题,想要表现当年为三线建设付出青春的建设者们。”为了这次展览,他专门创作了这幅作品,接下来他计划将这一题材创作成一个系列。
有的参展画家曾经就是工人,比如《中国石油系列组画》的作者傅剑锋,生于新疆,长期扎根于独山子石化厂。“傅剑锋同许多同代画家一样,没有因艺术的商品化趋向而改变自己的艺术追求,他视艺术探索为一种神圣的职责。”中国美术家协会原主席靳尚谊说。
展览策展人之一魏东告诉记者,此次展览有来自20多个省市自治区及解放军的艺术家参展,160余位艺术家带来了他们创作的140余件(组)精彩作品。这些作品有的直接反映工业建设和发展,也有表现工业对城市和生活带来的改变。“此次展览更加强调中国工业精神,强调工业先进制造,以‘凝聚中国精神、聚焦中国制造、创造时代’经典为宗旨,立足工业题材,较为深刻地表现了工业先进制造、工业精神、工业与社会、工业与生活、工业与自然、工业与人等主题。”
展览策展人之一、重庆市美协版画艺委会副主任李毅力说,展览还加入了许多重庆特有元素,涉及了“轻轨”“三峡移民”“桥都”等定制作品,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当地特有的工业面貌。
重庆市是老工业基地,但近些年的转型发展,也让重庆工业焕发着新活力。在表现老工业情怀的同时,如何描绘好新工业时代,成了艺术家们必须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