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国营工厂的奇葩见闻
发布日期:2017-05-27 来源:

 


最近又跑了趟印度,跟阿三哥有了更进一步的紧密接触。 话说我最近做的这个项目是跟印度国防部下属的一个企业打交道,纯粹的国有企业。也许最后你能明白一点点,为什么印度的阿琼、LCA、航母等等项目就如镜中花、水中月一般可触不可及了。

    这家企业呢,专门给国防部,或者说军方生产各型机械、机电设备,小到发电设备,大到火车机车、地铁列车等等,真正军事用途的产品我就不说了。当然也有民用的产品,刷上不一样颜色的漆就是了。不过阿琼还真就不是他们生产的,是在支那的另一家国防部下属的企业。

      在工厂里,工程师和工人,必定来自两个不同的阶层:工程师是动脑的,所以(几乎)从来不动手;工人是干脏活的,所以肯定是不动脑的。

    问题是,这些不动脑子的下等人,做的事情根本不用脑子,可想而知做出来的事情是什么样子了。

    举个例子(纯例子)。在饭馆吃饭,你跟服务生说:“给我来个煎鸡蛋,两面煎的,稍微熟一点,撒点盐,不放胡椒啊……”你刚说到要个煎鸡蛋,三哥那欠扁的脑袋就开始晃了。你刚说放点盐,三哥已经转身而去,给你做鸡蛋去了。

    等了会,就见三哥端上来一盘炒鸡蛋。“我靠,我要的是煎鸡蛋!”“Sir,这是鸡蛋。”“煎鸡蛋!就是那种两面煎的,不打碎的,放点盐,别放胡椒……”三哥还没等你说完,端着盘子,甩你一句“Yes, Sir。”转身走了。

    过了会,三哥还是端了那盘炒鸡蛋,上面撒了点胡椒面,回来了。“哥,我要的是煎鸡蛋!” “Yes,Sir,这是鸡蛋。”“可我要的是煎鸡蛋!”“Sir,你要煎的鸡蛋?!”“@#¥%%×&(……”

    别笑,也别不信,这类的事情,天天发生在你身边。再比如,你打车去银行,你告诉司机:“我去银行,换点钱。”

    “Yes, Sir。银行!”

    “你带我去个国际银行,汇丰银行吧。不要去印度银行。”

    “Yes, Sir。印度银行。”

    “No,No,汇丰银行。”

    “Yes, Sir。”

    最后还是给你拉到印度银行门口。“我要去银行,汇丰银行!”

    “Sir,这是银行。”

    “我不去印度银行,我要去汇丰银行!”

    “汇丰银行?!Sir,你要去汇丰银行?”

    “#@¥%……&(×”

    如果你能够接受上面的这些事情发生,你就不会对工厂里发生的事产生怀疑了。还是说那个特别厚重的外壳的设备吧。

    在工厂一个厂房的一角,我在等他们的技术人员把我要用的设备准备好,所以无聊的时候就站在那里看旁边的一个工位。每天都有二十来个人,拿着图纸,围着那台设备,其实是很普通的一个设备。等他们干了两天,我才明白他们要干什么:拆了它!

    说真的,在国内,三个工人,半天时间,绝对给你拆的没法再拆了。如果是有经验的工人,再给一天时间,不用图纸,照样给你装回去。在印度,那就是另一个故事了:直到我走的那天,还没拆完呢。

     他们怎么干活的呢?七八个工程师,把图纸铺地上,讨论研究很久,然后再叫剩下的工人干什么。工人呢,没有任何命令,自己是绝对不会主动的去想该做什么,如何 做,怎么做……甚至,我敢保证,相当的工人甚至都不知道这个任务的最终目的就是拆了它。反正你没给我命令之前,我就坐边上发呆,你给了我命令,我就上来按 你说的做。

    记住,工程师是不会,也不可能上去亲自动手做事情的。但是他们会显得非常的忙碌,可往往你需要指望他们的时候,绝对找不到人。这个,你还真难以凭借想象,或者自己的经验,来体会我说的到底是个什么场景。

    还是那台设备,外面有个很厚的壳。把固定钢板的螺栓全都松了以后,最上面那块板,怎么拿下来呢?几个人抬,太重,也太高,不可行。用吊车?!对不起,这个决定不是我们干苦力的工人应该想的,或者应该下的决定。可是负责的工程师们,一个个都不在。于是工人们就坐在一边等。过了会,某个工程师来了,一看,再一询问,知道了什么问题。他自己也不能决定,就去找其他人商量。这一圈下来,半个小时出去了。等几个负责的工程师都来了,一通商量,最后决定用天车(横在厂房两边房梁上的那种可移动的吊车,我也不知道应该叫什么)吊下来。

    做 好了决定,发现厚钢板上没有任何可以挂上吊车的地方。继续研究,不知所措。我都看不过去了,就告诉他们:可以找跟钢缆,挂住钢板对称的两个角,就能吊下 来。他们再一商量,可行。但是,没有合适的钢缆啊。于是大家大眼瞪小眼,最后看着我。我满脸狐疑的看着他们,不知道他们要干什么。最后明白了,就告诉他 们:去找啊!

    一群人分头去找了。记住,这个事情跟我没有任何关系,我只是闲的,出了个主意而已。后来我才明白,其实这么多人在这里,没有一个是真正负责的。因为在印度企业里,每一件事,每个人都参与;每个人,都参与每一件事。于是,好玩的就发生了。

    过了好久,一个人闲似路过一样,猛然想起什么,跟我说:“你刚才提出来的方案到底如何?他们怎么解决的?”我说,大家都去找钢缆了。“哦,是吗?我也去找找看!”说完,转身走了。

    正当我一脸疑惑的时候,一个人戳了跟钢筋过来了:“你看,这个行吗?”“我靠,得是钢缆,软的那种。这个怎么挂上去?!”“这个用不了?!那用什么?”“钢缆。”“用钢缆可以吗?!”“!@#%¥%&×&……”

    你刚把这哥们打发走,另一个晃晃悠悠的回来了,拿了捆尼龙绳……抽他的心都有了。

    就这么耗了一个多小时以后,人也找不到,事也没解决。我也闲的瞎溜达,参观他们厂房里的军工产品。突然在厂房另一个尽头的吊车梯子底下,发现了无数吊车用的配件,包括带挂钩的缆绳。

    回来告诉那些工人,没人理我。因为都不会英语,他们只说当地语言。等我抓着一个工程师,他再找工人把钢缆拖过来的时候,又一个小时过去了。我本满心盼着他们马上能够解决问题了,结果所有人很自觉的,全都散了,不留踪影。抓着一个问问,原来咖啡休息时间到了。

    等人马再次聚齐了,开工的时候,已经是又一个小时以后。几个工人把钢缆套上去,工作又停了下来。一问,才知道,有资格操作吊车的哥们没在,得等他回来。注意,是“等”他回来。居然没有任何人有想法去找这个人。

    很久以后,这个有资格在悬着的盒子上按几个按钮的人,也许是正巧路过的时候,被叫来吊下那个盖子。话说那个盖子刚刚被升起,向旁边移动了那么一点点的时候,垮嚓,整个厂区的电全停了。

    借着房顶玻璃窗的光线,我看到所有的工程师和工人们,很自然的就又散去了。抓住旁边一个人问问,到底怎么了。得到确切的答复:停电了!

    “你们这里不是军工企业吗?难道还停电?”

    “停电和军工企业有什么关系吗?”

    “至少你们是国防部下属的呀,很重要的地方。”

    “当地政府才他妈的不管你是不是军工企业呢!”

    “你们经常这样的停电吗?”

    “也不经常啦,一周也就一两次。”……

    我也不知道他们一周到底停电几次,但是我碰到的,一周最少两次。印度的基建真的很差,电力供应不足,是常态。所以当你逛街的时候,不难发现,每个好一点的品牌专卖店门外,都有不大的柴油发电机,就是商家各自为了应对停电准备的,大多数都是本田牌的。

    就算你住的酒店再好,也会经常性的停电。无论你在做什么,突然电就停了,然后就听到楼外的大发电机组轰鸣起来,过不了多久,室内的一切用电就正常了。

    还是回来说工厂里的事吧。他们的效率就是这么低下,你还真别不信,如果让你碰上了,哭都没地方哭去。该我倒霉,让三哥瓷瓷实实的折磨的不轻。

    话说头天跟他们的头头及所有工程人员开会,安排好了下面要干的事情。按国内的习惯,立刻有人就开始张罗开了,也许都不用你操心,一切准备就妥当了。但是,别忘了,这里是印度。

    第二天,印度国防部的车(还真就在车牌下面有行红色的小字:国防部),早上八点,把我们接到厂区。上来一通寒暄,招呼点吃喝的,八点半,正式开始干活。我一看,傻了,昨天开会要求的事情,啥都没干,感情那帮老哥开会完了,也就散了。

    于是重新布置一下,工程师们一个个的摇头晃脑,全都应下来了,然后自然而然的就散去了。一问,找工人去了,要把工人们叫过来干活。崩管有没有技术含量,工程师亲自动手,是很丢人的事情。

    陆陆续续来了几个工人,懒懒散散的把家伙事儿展开了,又都悄无声息的散去了。我一个人傻傻的站在那里不知所措。一问,感情九点的早茶时间到了。

    九点半,在我的催促下,聚拢了几个人,让他们重新开工。干了没几下,人又闲了下来。感情少了样工具,派人去找了。又过了好久,快十点半了,好不容易工具找来了,总算可以开工了。上来一个工程师,陪着笑脸,问我能不能商量个事儿。我说没问题啊,你说吧。

    “我们这里,工人11点吃饭,快吃饭了,能不能吃饭完了再回来干活?”

    “现在才10点半啊?!”

    “需要洗洗手,休息一下啦……”爱怎么地怎么地吧……晃晃悠悠等到11点半了,怎么不见有人回来干活呢,身边的印度工程师们也没了影儿。一追问,感情工程师们是不会跟工人们一起吃饭的,所以他们开始准备去吃12点的午饭了。

    工程师不在,工人们自然没有自觉工作的义务了。工人不在,工程师们更没有理由动手干活啦。这个吃饭时间的安排实在太精妙了:原本规定的半个(或者一个,我实在是糊涂了)小时的各自吃饭时间,等于给了两拨人各两个小时的休息时间。

    12点半多了,来了几个工程师,正要声张着要他们开工,旁边的印度人跟我说,该咱们去吃饭了,他们的领导作陪:这里的高层是中午一点开饭……

    饭堂还在巨大的厂区的另一头(绝大部分是荒芜的空地),好在有专车接送。下午快两点了,回来一看,根本没人动,场地上连人影都没有。一问,工人是分两班倒的:早班从早七点到下午两点,然后一班是两点到晚上九点。所以上一班的工人开始准备下班了。

    两点半了,第二班的工人陆陆续续来了几个。工程师们上去交代了下任务,就闪了。这边工人们依旧懒散的左右晃悠着。我还以为他们能干点啥出来,突然就发现,人都不见了。原来是下午茶时间开始了。

    三点半,好不容易抓了几个人过来,总算有点要干活的意思了,磨磨蹭蹭的,一会儿缺这个,一会儿少那个……晃晃悠悠就四点半了。又凑上来个工程师,要跟我商量点事儿:快到下班时间了,我们五点下班,你看,要不我们就停了,明天继续……

    三哥,小D我叫你一声“哥”行吗?!

    无奈的挥挥手,他们爱怎么地怎么地吧……一帮人瞬间就消失了。陪我的印度人看着我,凑过来开导道:“小D呀,蛋定,蛋定!不要给他们太多的压力了,这里是国企,如果他们不高兴了,心情会不爽,干活速度会慢下来的……”

    我是真的服了。一天就这么过去了,啥也没干。照这个速度,小D我得在印度度过正月了,说不定二月二我也得在印度龙抬头了。

    不行,这是绝对不能允许的,再说了,是他们求我,大不了我拉到不干了。于是找到他们的头头,告诉他,月底前,我必定走,你们必须配合我干完必要的事情,否则后果你们自己看着办吧。

    要说这个研发部的头儿,也挺可怜。整个分厂的研发技术中心归他管,手下11个工程师,外加四个画图员。画图员是干嘛的呢,估计现在国内已经绝迹的那种大画 板,两米来宽,一米来宽,斜着架在架子上,人要站着,趴在上面画图。学么了一圈,整个部门也没两台电脑,估计电脑制图还没普及呢吧。

    几天呆下来,这些工程师,我也学么明白了,有一个专门负责大家的……说白了就是后勤。还有一个专门给头头输入打印各种表格、文件。做PPT的是另外一个。真正能 懂点技术,干点活儿的,都是那几个年轻,没几年经验的小伙子。而这几个人,当着他们的头儿,直接告诉我,他们干几年就走:攒经验,然后换个薪水高的私企干 去。

    由此就得说说印度工厂里的工作质量了。先说说他们的工资。一个两年工作经验的年轻工程师,在国企里大概一个月能拿两万五到三万卢比,大 概合一千公斤大米。但是,他们在国企里是呆不长的,因为工资太低,他们来这里的唯一目的就是攒点经验值,然后跳槽去私营企业,基本有个三年的工作经验,就 可以挣到五万卢比一个月,大概一吨半多的大米。

    在印度呢,最高工资的工程师是搞IT的。基本起薪五万卢比,稍微好点的工作或者公司,八万卢比轻轻松松。剩下的就靠年头了,年头代表资历,资历决定工资。

    工人呢?那些真正干苦力的下等人,几千块一个月,好点的能有个一万左右,也就是二三百公斤大米。稍微有点技术的工人,大概一万二起,然后就是攒年头了。到55或者60退休的时候,在今天的印度国企,可以拿到五万五卢比,大约不到两吨大米。

    按 说这个人工成本相当高了,至少跟中国比,没啥竞争优势。但是没有人满意这个薪水,都说太低了,所以呢,大家都是磨洋工,能混就混。工人的流动性最大,动不 动就跑了。听说在这个企业,工人基本半年就全换一茬。只有那些操作复杂设备的工人,比较稳定,估计薪水还比较不错吧。或者按印度人自己说的,在这里的好处 就是没有压力。

    可是他们又不愿意付高点的薪水去顾有经验的工人,于是很多岗位上都是新手,又基本没受什么教育,基本啥都不懂,但是胆儿大,什么都敢给你整。

    说到教育,印度没有免费义务教育,干啥都要交钱。家里有钱还好,没钱,基本一辈子别指望了。没有指望,你只能干下贱的活儿,更没钱,你的后代也没机会去念书。所以,在印度,没有鲤鱼跳龙门那一说,认命吧你。这是印度当今最大的问题。

    家里咬牙撑着,让你熬到了高中毕业,该上大学了吧。学费,最便宜,当然也是最次的学院的学费,怎么也得五万卢比一年起价吧,大约一吨半多大米。依学校好坏, 费用递增。最贵的,不骗你,二百五十万,一年。大约80多吨大米,小两车皮了。要我说,这个学费,够在美国念两年MBA了。

    以上所列数字,不含生活费等其它开支。

    说到学费和教育,插句IIT。听他们说,IIT的入学,那是相当相当的难,又是面向全国招生,竞争非常激烈。有的人为了准备考那里,要在家复习两 年,还要去专门的补习学校。而能够进入名气比较好的补习学校,就是一轮很残酷的淘汰考试。看来这方面,印度跟中国还是有相似之处的。

    印度人的工资也要交税的。没仔细打听,大致的个人所得税的交法是:月薪一万以下的,基本就免了;年薪10万到50万的10%,50万到100万的20%,100万以上的30%。以上单位是卢比,一人民币合不到七个卢比。

    说到税收,特意打听了一下各个邦(他们自己叫州)之间的过路费。他们的产品进口的也好,自产的也好,要从这个邦运到另一个邦,在最后目的地的那个邦的边境,要交大概2%左右的一个地区进口税,作为当地财政的一个来源。

    如果中间路过四五个邦,是不用交税的。最开始的那个装箱文件(也许是海关的文件)会指明最终目的地。但是保不齐半路找茬要钱的。所以一般都是私下塞点买路钱。人无横财不富,马无夜草不肥,谁不指望点黑钱过日子呢?!

    印度的关税还是不低的,基本进口的货物,最后连带13.5%的增值税,要额外增加25%左右的成本,甚至更高。对中国公司来说,更惨,因为印度政府对中国采取贸易壁垒,针对中国的货物,统统增加关税税率。

    还有就是涉外的酒店、饭馆,相对高档点的地方,都要加收一笔12.5%左右的奢侈税。比较扯淡的一个规定。

    接着说印度工厂的产品质量。由于招收的工人流动性比较大,工人质量不稳定,产品的质量必然不高。那些开机床的都还好了,但是呆久了,很散漫,偌大的厂房,上百台大型设备,随时去看,也就不到20%的设备开着,有工人在操作生产。因此产量低的吓人,于是成本也上去了。

    要说印度厂房里的设备还是比较先进的,都是欧美进口的,加工精度应该不错。生产的产品,都是欧美的图纸,直接过来加工、组装。更复杂点的,或者先进点的,都是买零件,国内组装,连原厂的标识都在上面。

    同 样的产品,国内的报价绝对是这个印度厂子生产的成本的一半以下。但是印度政府并不欢迎中国的企业去印度销售产品,也不太鼓励印度人去中国买东西。但是商家 是逐利的,现在越来越多的印度生意人都到中国来寻找货源,便宜、质量又好、量也足。我学么,如果有贸易公司在迪拜或者新加坡一类的地方开个分公司,搞个分 装,贴上当地产的标签,再配个原产地证明(按我理解,也就一张纸,这样可以避税不少),把中国产品销售到印度去,应该很有竞争力。

    说到竞争力,质量是关键。但是印度的企业里,技术工人队伍不稳定,工人素质又不高,自然产品质量上不去。说他们素质不高,举个例子:因为需要,得在一块钢板上开个圆口,然后外面对着圆口焊上一个钢制的圆筒,来保护口里伸出来的一截传感器。

    如果在中国,你随便给一个工人一个圆筒,并告诉他在哪里焊上,我想不用多说,他们马上就能及时高质的给你做好。在印度不行,你得跟工程师交代的明明白白,问题是,你还没交代完,人家就自以为是的了解了一切,扭头找工人干活去了。首 先说这个口需要开多大。我想中国工人随便就能想出几种方法:拿游标卡尺量一下直径,去找合适的钻头;找个软尺,或者再不地,拿根绳绕一圈,然后量长度,再 用圆周率换算一下直径;或者聪明点的,直接找图纸看直径;简单点的,直接拿圆筒扣在铁板上,拿根笔画个圆;或者更直接,圆筒一头沾点颜料,直接在钢板上扣 个印出来……

    在这类印度工厂里,工程师上不了什么好学校,或者本身智商就有问题,工人更谈不上受教育,根本想不了这么多点子。偌大的厂房里都找不出两把游标卡尺,设备及工具的缺乏,也让他们无法满足各种想法。于是,他们真的楞敢看着圆筒,直接商量出一个直径来,然后拿钻头就打个口。

    问题就来了,口有可能打大了,也有可能打小了,反正是不可能正合适。

    再说下一个工序的焊接。在中国,焊工是要三年出师的,老的焊工做出来的活儿,跟机器做的焊缝比,几乎看不出差别。在印度,工人估计都是路边上找的,直接拿着 焊枪就往上点,是一个个的点,根本焊不出一条线来。然后看着哪里焊少了,回来再点几下。必然的,有些地方就焊漏(透)了,有些地方是虚焊,做出来的活儿, 根本没法看。

    通过几天的观察,我突然想啊(以下就事论事,无歧视含义),印度低种姓的人群,常年,可以说几千年来,生活在一种食不果腹的境 地,每日所考虑的就是如何生存下去。加之这个阶层从来没有任何受教育的机会,根本无法使自己的智商得到锻炼,而且也失去了学习的能力。另外,这个阶层被限 制死了,没有任何的流动性,也就是说,种群的封闭性。

    是否这样的一个种群,经过千年的演化,已经与我们正常所认为的人,存在着某种程度上的差异?!

    比如,我在小的时候,我的父母就告诉我,扫(楼道的)楼梯要从上往下扫。看似一个很简单的“规矩”,如果从来没有人告诉你,而你也失去了学习的能力,你可能 永远都是哪里拿到笤帚,就从哪里开始扫。我还真就见到印度的下等人(这是下等人做的事情),从下朝上,一级级的扫上去。这不全都白干了吗?!

    印度又是很讲究阶层的,高阶层出身的工程师是绝对不会去干体力活的,尽管他会干。低阶层的人就是干苦力的,虽然他不会干。于是,干出来的质量可想而知。我想这也是为什么印度在与敲键盘相关的行业里,还是干的有声有色的。

    话说印度人,自己活儿干的不怎么地,管起别人的活儿,那是一个个兢兢业业。正常准备也就三两天的事,结果拖了很久,终于马马虎虎的该我上场了。要说我这个东 西都是普及到该淘汰的技术了,整起来还是比较得心应手的。可是偏偏一个小部件的安装出了点问题,一个人站在那里折腾了会。

    由于聚精会神的干 自己的,居然没注意到,自己周围已经悄无声息的聚集了二三十口子印度人。猛的一抬头,吓我一跳,就跟动物园的猴儿被一群人围着一样。我就稍微这么一紧张, 更有点无从下手了。印度三哥开始来劲了,资历稍微老点的、胆子稍微大点的、认识的不认识的,就一个个凑上来指手画脚,告诉你应该这样这样、那样那样……

    这里头就包括头几天戳根钢筋过来的那位神仙。这就是瘌蛤蟆趴脚面上——不咬你,纯恶心你。平时见不到你们干活,这会儿全冒出来等着看我笑话,要说我是那叫一个气啊,忍不住小声招呼我的同伴:去叫那帮子三哥闭嘴。

    基本来说,跟三哥合作,是非常的不痛快的一件事情。强忍着写完这些,也就不用再去回忆了。还是说点积极方面的吧。

    我该干的事情很简单,立竿见影的就帮他们解决了他们研发部们研究了五年的一个问题(没有夸张,五年啊。不过我要承认,这个技术对他们来说,治标不治本),把 他们的研发主管给嗨的不行不行的。立马就把整个分厂的头儿叫到现场,吹嘘了一通。看着他得意忘形、口沫子横飞的讲解着,我在一旁暗笑着。

    倒是这个大头儿还算明白点事儿,问了我不少比较尖锐的问题。一切回答都还让他满意,直接拉我到办公室去谈采购的事情了。谈着谈着,这老哥把右手几个指头聚拢 在一起,就像煮熟的鸡爪子,伸向嘴边,说到:“你们吃饭是这样(暗喻很直接)。”然后把右臂从脑后绕过去,贴着左侧的脸,伸到嘴边,接着说:“我们印度人 是这样吃饭。所以呢,回头所有的流程都要走一遍,很繁琐的,你懂的!”

    当时看的我直乐:这老哥居然可以把胳膊像蛇一样绕脖子一圈!回到酒店,我自己还试了试,差点劲儿。后来明白了,这是印度的国术啊:瑜伽!

    尽管小问题多多,小D我最终还是赶在月底前登上了回国的飞机:终于可以回家过年了!

    以上只是我个人的一点经历,也许能够反应一点点印度国有企业的现状。很多感受,如果不是亲临,是无法体会的。当然,印度私营大型企业,没有任何直接的接触,没有直观的感受,所以希望不要以偏概全,去认识印度的整体工业界。 (小D)
 

分享到:
[ 返回 ]

版权所有 © 2014 上海名苑旅游咨询有限公司 沪ICP备19038173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4169号

收缩

在线客服

  • 客服1
  • 客服2
  •  
  • 13651973039 18601704456 021-67189116
  • 9:00 - 1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