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门手艺改变生活
周亮是一名山东大汉,身材魁梧,双手却灵巧细腻。5岁时看着一坨坨泥巴在爷爷手里变成了关公、钟馗和仙女,周亮感到既新奇又喜欢,便开始和爷爷学捏泥人。16岁那年因父亲离世,周亮辍学外出打工。1994年,跟着表哥到大连港做码头装卸工,早上7点半上班、晚上10点下班,一干就是3年,经常累得靠在集装箱上睡着。
“没手艺,只能干一辈子体力活。当时我就下定决心,要好好学门手艺改变我的生活。”1997年,周亮揣着仅有的4000元来到沈阳学厨师。
刚进酒店当学徒时,周亮只能打杂。早6点,他骑着“倒骑驴”去早市买菜,回来练习切菜和翻大勺,同时买回相关杂志学习各种菜谱。
一次,俄罗斯舞蹈演员想吃现做的沙拉酱,后厨10多个师傅搅出的都是稀溜溜的、不成形。周亮曾在书上看过做法、私下里练过,便提议在蛋黄里加糖、加盐,用打蛋器打匀,再加油、醋,继续打匀,结果做了出来,让全场厨师十分佩服。就这样,周亮从一名学徒成长为大酒店的厨师长。
他发现,制作面食的手艺和捏泥人有相似之处,于是格外上心。一有空闲,他就握块面团,练习捏各种造型,还会捏出人物送给工友。经他制作的面食口感好吃,而且造型美观、独特,很多来吃饭的人都要特别点上几道面食。2007年,他萌生了一个想法,为何不发挥自己的特长,捏出泥人来卖呢?这个想法得到了酒店老板的支持,在酒店大厅设了个展台,他在现场为顾客制作泥人,每个月能卖到3000元,这也开启了他手艺人的生活。
拜师学习精进手艺
钟馗捉鬼、唐僧取经、迪士尼公主、老汉骑牛、明星模型……在40多平方米的泥人周工作室内,三面靠墙的立柜里摆着上百件、各式各样的泥塑作品,让人目不暇接。然而,10年前,周亮是从鸡蛋大小的泥人捏起的。
“刚开始捏个兔子、小狗、关公、卡通动漫,难度不大,多加练习就可以,可是想捏得栩栩如生,把这门手艺学好、学透就得拜师学艺了。”周亮找出一本《周国桢现代陶艺作品集》翻给《工人日报》记者看并接着说,“你看工作台上的金鸡就是吸取了书中图片的造型”。最开始,周亮以书本、画册为老师,每个周末都往书店跑,《人体构造图册》《明清寺观雕塑》《永乐宫壁画》《古代人物绘本》等一本本翻阅,模仿练习,买回来的书籍装满了3个大书柜。
“向一流的人学习,你能达到二流;向二流的人学习,你会是三流。”一次艺术交流中,连环画画家王弘力对周亮说的话让他感触很深。为了精进手艺,他四处拜访名师。听说天津民间工艺美术大师于庆成泥塑成就卓著,他就拿着作品坐上火车跑去求教。于庆成大师带着他参观工作室说:“我找到了我的雕塑语言,你找到了你的吗?”他一下明白了创作要有自己的风格,回去后,他开始注重挖掘特色,一个人物造型捏出几十种风格,反复琢磨、领悟。
孙家彬是鲁迅美术学院雕塑大师,毛主席纪念堂的汉白玉像出自他手,周亮经常跑去他的工作室学习,每次都帮着打扫。长时间的观察后,周亮认真踏实的态度感动了孙家彬,说出“我收你了”的话语。这让周亮兴奋不已,要知道当时72岁的大师已经好久没收过徒弟了。
不懈努力终于有了回报,周亮的作品在广东举办的“全国民间绝技绝活大赛”中获得了一等奖。
创办公司免费培训农民工
为了推销自己的作品,他几乎跑遍了沈阳大大小小的酒店,虽然一些酒店老板对他的作品很感兴趣,也愿意提供柜台帮他展示作品售卖,可销量并不乐观。周亮开始反思问题出在哪里?他发现每次现场制作时,泥人卖的最快,而柜台展示的,大部分顾客只是看看,并不带回家。一位生意人告诉他说:“看到现场手工制作,我就愿意买回去,感觉买的是民间手艺,是个艺术品,而不是个摆件。”于是,他寻觅地点,决定专营现场定做泥人。
2008年,他租下了一个小档口开始创业。一个顾客看上他的作品,一口气买下22件6000元的作品,让他有了信心。从50、80元到300、500元再到上千元,周亮的作品精致、形象生动得到了市场的认可,价格不断上涨,他的摊位也从一个小档口变成了40平方米的工作室。2015年他开办了沈阳泥人周雕塑设计有限责任公司,开设了培训班,经他双手捏出的泥人就有上千个,培训的学员1000余人,2016年荣获沈阳市五一劳动奖章,获评“沈阳十佳新市民”。
作为一名农民工,知道自己一路上走来挺苦的,周亮决定帮助更多的农民工创业。在新启用的“农民工之家”一楼创客空间里,周亮摆上了自己的作品,成为了一名创业导师。在沈阳市总工会开展的农民工创业沙龙中,分享自己的创业经历和经验,鼓励农民工学手艺。此外,周亮还与沈阳市大东区总工会合作,免费为下岗职工和农民工授课,传授技艺。
(摘自中工网)